使用内置的“添加附近的人”功能
借助应用本身定位发现附近用户
确认开启定位:进入Telegram,点击左上角菜单选择“联系人”,找到“添加附近的人”功能时,先要确保手机定位权限开启,这样Telegram才能准确识别你的位置。有安卓和苹果手机的朋友,如果没有开启定位,系统会弹出提示,这时候只需要选择“始终允许”或“应用时允许”,就能顺利继续下一步。我有次帮朋友设置时,发现她手机的定位始终没开,导致始终找不到附近人,千万记得这一步。
浏览显示的人群信息:进入“添加附近的人”页面后,Telegram会自动刷新你周围的用户列表。这个界面中会显示同样也允许了定位功能且开放了此选项的联系人或群组,点开对方头像可以看到大致的位置描述,但具体坐标是不会暴露的。这点其实很人性化,既能拓宽社交圈也很安全。
直接发起聊天请求:选定有兴趣的联系人后,可以直接选择“添加为联系人”或者“发送消息”,对方通过同意后,你们就能开始交流。记得打招呼时口气友好一点,我推荐写点个性介绍或者问候语,别直接发“hi”就没下文,这样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对外展示自己吸引附近用户添加
设置让别人看到你:在“添加附近的人”这个界面,下方有“让附近的人看到我”选项,点击后别人就能找到你。记得配上好认的头像和简介,比如兴趣爱好、职业、所在区域,这样更容易引起共鸣。我曾经帮朋友换了有趣一点的自我介绍,结果一周内加了十多个新朋友。
及时更新个人信息:如果你想吸引更多附近人,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更新头像和昵称。换个有亲和力的头像或者状态,经常会有意外收获。
主动和别人互动:看到新的附近用户出现,可以点进去打个招呼。有时候主动一点,会发现附近其实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大家用telegram都是来扩圈子的,别害羞。
利用兴趣群组拓展附近人脉
通过附近的聊天群组加入交流
浏览附近群组列表:在“添加附近的人”界面,不只是能看到个人用户,还会显示本地的开放群组。Telegram会根据你的位置推荐同城、同小区或者一些以地理为主的话题群组,这些群通常氛围轻松,适合闲聊和线下活动。我去年换城市时就是按照这方法,加了好几个本地群,很快就熟悉了周边环境。
选择话题相关群加入:点击感兴趣的群组名称,提前看下群公告和聊天记录,确定风格适合再加入。不要一开始就自我推销,多参与话题和大家互动,逐步混个脸熟,这样更容易加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和附近的网友。
建立个人影响力拉更多好友:积极在群组内分享有用的信息或帮助新成员,别人记住了你是谁,自然会有人私聊你或者加好友。每次我分享美食攻略或本地资讯,总有人主动来加我问细节。
自建本地群吸引周边用户
自建公开定位群组:如果你发现周围还没有你感兴趣的线下群,可以自己建个公开群。设置群聊类型为“公开”,并填写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及群组介绍,比如“XX小区业主交流群”或者兴趣主题群。这些群容易被同地区用户搜索到。
通过其他渠道宣传群组:在本地在线论坛、微信群、QQ群等地方宣传自己的Telegram群链接,吸引更多附近的人加入。例如你也可以参考Telegram的实用技巧(nofollow),用于更好地推广自己的群组。身边不少博主也喜欢用贴吧、知乎、豆瓣小组等渠道同步宣传,很快就能聚拢一批活跃的新朋友。
制定群组友好规则:搭建好群组后,提前事先设置一些友好规则,比如不刷屏、不广告、鼓励线下交流等,这样群内氛围更好,新人来的留存率更高,也可以通过活动增强大家的归属感。
社交平台联动带来更多附近关注
结合位置类社交APP推广Telegram账号
同步推广账号到朋友圈:把自己的telegram用户名或者群组链接发到微信朋友圈、QQ空间或微博,附带“欢迎附近的人来加我”,不少新朋友就会通过其他社交平台加到你。我亲测后发现通过微信朋友圈带来的流量还不少。
利用同城兴趣社交APP:像探探、陌陌、Soul这类同城类社交应用,可以把自己的Telegram账号加在自我介绍或联系方式里,要么主动搜附近人时告诉对方可以到Telegram聊,会有兴趣的人愿意加你。
尝试玩社区卡片或签到:有些兴趣类社区(比如小红书、豆瓣小组)经常有签到和“附近人”打卡功能,你可以用Telegram身份参与,这样拓宽了潜在好友的基础盘。
用微信公众号、社区号扩列
微信公众号推送介绍:如果有自己运营的公众号,可以周期性发帖介绍自己的Telegram群组或账号,比如写一篇“本地生活高效社交,加入XX地Telegram群大家庭”的推文,吸引同一城市的粉丝互动。
社区运营鼓励转发邀请:比如知乎、本地论坛、贴吧等,通过发帖交流或者答疑,把Telegram群介绍顺手带上。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周边感兴趣的人会愿意加你进入。
发起线下活动:在社区号里组织聚会、桌游、露营、路跑等活动,线下超过5人就容易自发组建通讯群,这时就有理由大大方方邀请大家加Telegram群活跃起来。
保持私密与安全,灵活屏蔽骚扰
控制个人资料展示范围
设置隐私选项保护自己:进入Telegram的设置-隐私与安全,可以自定义哪些信息对陌生人可见,比如电话号码、最后上线时间等,避免直接暴露给附近人。这点尤其重要,个人隐私看重的话 逐个调整,不要全开。
屏蔽敏感用户保障体验:如果收到骚扰信息,直接长按用户头像,选择“封锁”或者“举报”,这样对方无法继续联系你。曾有读者反馈说遇到奇怪的骚扰,加完立刻屏蔽就很保险了。
定期退出附近人可见列表:其实你可以选择只在需要的时候“让附近的人看到我”,用完一定记得“关闭可见”,平时就保持隐匿,这样最安全。
通过机器人辅助筛选交流对象
添加第三方验证Bot:一些Telegram机器人(Bot)可以帮忙过滤加你的附近人,比如通过问答、自定义审核方式,只允许真正用心认识你的用户加你。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广告、诈骗风险。
设置加群需验证问题:如果你是群主,可以设置加群必须先回答问题,通过正确答题者才入群。虽然麻烦点,但每次我弄完后群内水军数量都减少很多。
设定人员进群后基础禁言:还可以设定新进群用户自动暂时禁言几小时,防止新成员一进来就刷广告,时间到了再自动解除禁言,这样群环境很纯净。
电报常见问题解答
有的人经常问我“telegram如何加附近人?”但总是找不到这个功能。目前Telegram的“添加附近的人”功能不是在所有国家、所有版本都能用。有些地区因为政策或者网络限制,这个入口会被屏蔽。如果你在设置-联系人找不到,不少朋友都是切换应用语言或升级到最新版Telegram才看见的。如果还没有, 通过VPN连接到支持地区,或者尝试卸载重装App。还有一种情况是手机定位权限没有开启,Telegram检测不到你的地理信息,自然不能显示附近列表。综上,确保你app是最新版、系统和Telegram的定位权限全部打开,同时网络环境要稳定,这样“添加附近的人”功能才有极大概率出现。
不少人对于“telegram如何加附近人?”心里会有个疑问:会不会曝光隐私?其实Telegram设计很注意保护用户隐私。用“添加附近的人”只能大概知道对方距离你多远,并不会显示精确GPS坐标。你的手机号码在没有互加前也是隐藏的,只有在你同意后对方才能看到。你还可以在设置-隐私中调整资料、头像和联系方式的可见范围,比如只向联系人显示手机号、屏蔽陌生人查看最后上线时间等。万一遇到骚扰,只需几步即可拉黑或者举报对方,Telegram后台会及时跟进处理,所以不用担心隐私泄露问题,足够安全。
除了用内置的“添加附近的人”之外,还可以通过兴趣类、本地群组扩展,或者利用外部社交平台宣传自己的Telegram账号,例如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知乎、豆瓣小组等自建内容矩阵,把Telegram群组或个人账号同步发出去。也可以自建本地群,邀请附近网友。有条件的可以用一些机器人或加入定向兴趣社区,实现批量高效扩列。 线下活动、朋友推荐也是不错的入口。像去年我周末爱去参加定向越野、桌游局,大家都是加上Telegram成立独立通讯群,氛围活跃又安全。如果按这些办法坚持运营一段时间,附近想加你的人会越来越多。
